a8直播

防控解决之道在民间来看“上海居家隔离36计”

来源:a8直播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1-22 16:28:15

 

  境外入境人员100%核酸检验测试后,除了集中隔离者外,检测结果阴性者将通过闭环转运至社区进行居家隔离。近日,上海进一步升级了居家隔离管控措施。上海居家隔离到底有多严?一扇门之隔,有多少硬核措施,有多少民间智慧?本报记者走进沪上各大社区,看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“民间36计”。

  居家隔离期间,“云上学”的孩子急需学习资料怎么办?这几日,闵行区梅陇镇曹行居委管辖的小区迎来了境外返沪的沈先生一家。沈先生女儿正读初二,有些作业必须打印出来完成,居家隔离期间没办法外出,自己家里又无打印机。物业经理了解情况后,通过微信和沈先生沟通,下载了相关文件,将试卷、练习资料等全部打印好送到沈先生家门口。

  对于部分“铲屎官”隔离户定期遛狗的需求,有的社区会派志愿者上门帮忙遛狗,有的则直接联系附近宠物店,把狗狗临时寄养在那儿,解决了遛狗的问题。

  为避免引起其他居民产生不必要的恐慌,有居委会干部想出了与居家隔离居民约定“接头暗号”的方法,让居家隔离人士平稳度过这14天。

  每当要代收垃圾、代购生活必需品等上门服务时,普陀区长寿路街道逸流公寓居委会干部都会在居家隔离户“敲两下门”作为暗号。好几户人家直到解除隔离,周围邻居都不知道“原来隔壁曾隔离过”。

  不少居住在境外的人士是健身爱好者,对他们来说,居家隔离14天如何“不让6块腹肌变成1块腹肌”,是一大挑战。据悉,一些暂未复工的健身教练开通了直播课,通过同好者的分享,让居家人士在家也能利用手边的生活物品,如矿泉水桶等,实现“撸铁”,每日“云健身”。

  张家阿姨摘了青菜、沈家大伯拔了萝卜……在青浦区重固福泉山村,当地村民将自种的地头蔬菜拿出来与隔离人员“分享”。这让居家隔离人员王先生感慨万分: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,村民不仅不嫌弃我们,还关心我们的生活。”

  对于境外返沪居民,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“三人组”和志愿者在护送其回家时,会送上一个“融情包”,里面包含健康监测记录册、防疫“融情卡”,以及口罩、消毒片等防疫物资,还有一枚小贴士提醒居民少出门、戴口罩、分餐分食、勤通风、自测体温等7项健康管理要求,更不可思议的是一张涵盖周边超市、商户、多个外卖app的信息卡。

  作为最直观的疫情防控方法,有些居委采取挂图作战模式,通过对标贴颜色的实时调整,动态显示每户居民情况,极大提高了社区防控工作效率。

  长宁区新泾镇天山怡景苑的居委干部就将1458户住户用9种颜色作为分类:黑色代表未离沪居民,黄色代表在外地尚未返沪,粉色代表在境外尚未返沪,绿色代表解除隔离居民,针对重点国家来沪正在居家隔离的居民以五角星标注……除了黑色块不变,作战图上的其他色块天天都会更新。

  每当居家隔离户打开房门,一眼就看到铁门上贴着张“STOP”(停止)标记。这是虹口区欧阳路街道某辖区民警送给居家隔离户的“小礼物”,时刻提示警醒我们隔离期间不能出门,“回头是岸”。

  每天在任意时段,居委干部会通过视频连线与隔离人员取得联系,一方面明白他们的身体情况、生活需求,一方面请所有隔离人员都到镜头前露个脸,以此确认所有隔离人员均在家中。

  在居委会干部的安排下,居家隔离人士在家玩起了“命题作文”拍照传图游戏:请左手比“耶”拍照、坐在椅子上、爸爸坐在中间妈妈和你一左一右合影……实时发布题目,在轻松的氛围中有效确认所有隔离人员都在家中。

  对于居家隔离人员,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医师每天上门测量体温,有的居委会要求隔离人士每天以固定格式拍照上报体温——在一张纸上写上日期、体温,并摆放显示温度一侧的体温计,最后再落款签名。

  在一个不确定的时间,居委会干部通过微信请居家隔离人员发送实时定位,隔离期间每天“打卡”。“实时定位是骗不了人的,通过这一种方式确认对方在家是比较有效的。”一位居委书记告诉记者。

  在居家隔离人士家门口一米线外,用报纸拉出一条“隔离带”,提醒周围居民保持距离的同时,也为上门送货、收取快递的志愿者设置安全距离。

  为做好返沪入境人员居家隔离真实的情况,普陀区社区民警在上门一一核实的基础上,还会结合住户水电煤使用情况做比对,一经发现不符,社区民警将会同社区卫生中心、居委干部上门开展再次核查,确保无漏登瞒报的情况。

  绝大多数居家隔离户家门口安装的智能门磁感应器,也被称为“新门神”——住户每次开门,都会生成短信自动发送给居委干部,以便其快速介入掌握情况。在安装时,用户还会收到告知书,或由安装人员口头介绍门磁的使用方法。

  有些智能门磁感应器还匹配了二维码,住户每次开门前只要扫描后填写开门事由,如倒垃圾、取快递,即可提前申报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即使没有二维码,多数隔离人员已与接收开门信息的居委干部添加微信,开门前多会提前告知。

  考虑到门磁感应器通常在安装后一天才能触发信息警报,有些居委会在获悉有入境人员返沪后,即提前上门安装该设备,并进行调试,以便及时获取信息

  配合感应门磁,沪上不少小区还在居家隔离人员家门上张贴封条作为“双保险”——当居委会干部上门送生活物资、快递时可以从外侧把封条揭开,当居民收下物品关上大门,工作人员在门外重新贴上封条;而当居民从内侧开门时,封条就会被破坏,居委干部了解情况后会重新张贴新封条。记者看到,最简单的封条样式为:“居家隔离+居委会落款及印章”。除了能让居委会干部实时关注,这个“土办法”也方便周边居民做好“群防群控”。

  有些封条制作精美,既起到防止居家隔离人士随意开门的作用,也凸显人性关怀。

  闵行区梅陇镇中梅苑朱梅小区党总支书记胡颖介绍,他们在张贴封条时采取了人性化的暖心措施,专门设计了爱心形状的粉色封条,写上“隔离不隔爱、在家就是战斗”的话语,勉励居家隔离人员的同时,也消除给邻居们带来的恐慌。

  在不少小区,每天固定时间安排物业保洁人员,或是在上门收取垃圾时,为居家隔离户所在楼面消毒,打消住在其隔壁邻居的顾虑。

  有些小区将隔离户门牌号、隔离期限贴在大楼告知栏内,在请隔离人士自觉的同时,请全楼居民一起监督。假如发现有人擅自外出,可以直接打电话至居委会。但对于这户隔离人家的别的信息,居委会一律“无可奉告”。

  有的居委会为小区的隔离户们特地组建了微信群,方便大家及时沟通交流,对隔离户提出的需求,社区干部也尽己所能提供帮助,让居民居家观察的日子有温暖,呼应有回应。

  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建设居委会干部就与入境返沪人员建了群,群友实时更新,有欢迎也有欢送。有群友发自己在家隔离的照片,也有群友晒记录下社区服务收垃圾的画面,信息互通的同时,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。

  “菜给您放门口了,等我走了,您再出门取!”为保障好隔离居民的居家生活,很多社区成立了“送菜小分队”,“隔空喊话”和“云通话”成为大家上门送菜的方式。

  日前,长宁区某小区一家境外返沪人士中午起步居家隔离,下午社区物业发现,这户家庭男主人一直在上海的老母亲进入了居家隔离的场所,随即在联防联控工作群里汇报了这个信息。民警与居委会干部赶紧上门,正遇上老人准备离开。民警耐心解释了按规定该户居民已承诺进行“一家一户”的居家隔离,她进入居家隔离场所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需要一同进行隔离。老太太起先执意要走,民警对其批评教育,并告知其若离开,将会被依法处置,老太太最后同意留下。

  青浦区华新镇星尚湾社区通过支部党员群、双报到党员群、楼组长群等进行志愿者招募,组建一支“志愿代办”服务队,开展“你下单、我跑腿”志愿服务,24小时在线,随叫随到。

  志愿者接到居家隔离居民的电话要求后,将居民所需的外卖、快递等物品从小区快递柜、出入口送到居民家门口,通知隔离居民开门取物。如需采购物资,志愿者也会详细记录居民所需物品,外出帮忙采购,提供详细的购买单据给隔离居民方便结算,满足隔离户日常需求。

  普陀区甘泉路街道在居家隔离人员家门口张贴防疫贴士,在楼栋口更新“双色”防疫登记表,告知本楼组居民该户正在实施居家隔离,加强群众监督。

  战“疫”中,居委干部是冲在一线的“战士”,也是给隔离居民带来温暖的“家人”。宝山区顾村镇,居委干部们不仅给居家隔离的居民送菜送水果、倒垃圾,也通过电话、微信,与他们保持紧密的联系。即使居民没有需求,居委会值班干部每天也会和居家隔离居民通过微信进行交流,嘘寒问暖,掌握对方的心理状况,疏导集中隔离居民的情绪,成为在家隔离的居民们最坚强的后盾和最体贴的家人。

  对于重点国家来沪正在居家隔离的居民,居委干部每天通过电话、微信等方式着重关注,一旦住户健康情况异常,居委会便可协助及时上报。

  很多社区都结合自己实际,为居家隔离对象构建起专属的微信群——社区干部组建专班工作组,一方面24小时关注隔离对象动态需求,另一方面实时为其释疑解惑、提供帮助。在这些微信群的背后,一个动态的数据系统支撑着抓实做实社区闭环管控,形成隔离人员“动态管理清单”,以服务来介入,实现更为细致、精准的全方位监管。

  日前,长宁公安分局虹桥路派出所社区民警接到了辖区内一名已居家隔离13天的入境人员电话,称想提前一天结束隔离。陈波询问情况后得知,原来该人士当天需要签署一份重要合同,且其尚为成年的儿子次日将从英国抵沪。“首先,我要强调的是,你还没有解除隔离,是不能随意外出的。无论合同多重要,不能违法居家隔离规定。”陈波向其解释,孩子可以与他一同居家隔离的,但解除隔离的日期将会顺延。该人士后同意不外出,并待其儿子回来后续签承诺书,在家中照顾孩子。

  充分发挥楼栋管家、楼组长、楼宇志愿者的作用,落实“第一哨兵”责任,在为隔离人员提供服务的同时,也做好监督工作。

  滨江壹号苑是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辖区的高档居住小区,小区共14栋楼,每栋楼都配备了1名楼栋管家,负责楼栋日常物业服务。疫情期间,楼栋管家承接起居家隔离对象的服务需求和日常对接工作。

  人还在国外,就将入境日期、转机地点、航班号、返沪人数等重要信息,通过线上渠道提前申报。

  浦东新区花木派出所推出了一款“云报到”小程序,当派出所涉外社工获悉有境外人员即将返沪的消息后,首先会请还在国外的该人士在“云报到”填写有关信息,并及时跟进人员动态。社区民警还会将这一些信息提供给浦东机场临时登记点,以此形成信息互通。

  目前,大多数街道已落实入境返沪人员提前报备制度。收到信息后,居委会在一户一档中查找同住人数,并通过联系本人、物业和楼组长等对其居住房型进行核实,判断该人员是不是满足居家隔离条件。

  昨天下午,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建设居委会书记王勇接待了辖区内一居民,月底其妻女将从境外重点国家回沪,由于不愿陪同隔离,该居民打算让太太和女儿住在自家对面的亭子间。当王勇了解到该亭子间没有独立卫浴,有污染公共空间的风险时,提出这样安排仍不具备居家隔离的条件,最终说服他同意妻女去集中隔离点隔离。

  上海近日进一步升级了居家隔离管控措施,公安民警成为管控的中坚力量。记者昨天从市公安局获悉,上海公安建立专项工作机制,确保每户都有1名责任民警,对居家隔离人员按“一人一户(家)”标准,严格落实管控措施,确保居家隔离措施落实到位。

  若发现居家隔离人员违反规定,警方将根据有关法律规定,按不同违法情节予以行政拘留、罚款、警告处罚;引起新冠肺炎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,依照《刑法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照法律来追究刑事责任。对拒不执行居家隔离措施的,公安机关将依法及时进行处置。同时,协助居(村)委会加强对重点国家入境人员返回小区的信息登记和排摸等工作,做到全覆盖、无遗漏。

  据市公安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,为避免入境人员出现逃避集中隔离措施而谎报、瞒报居家隔离条件等情况,堵住社区防疫可能存在的漏洞,社区民警按照分局出入境办下发的名单逐一上门核查,对重点国家入境人员居住地为短租房、网约房、非独立煤卫住所、酒店式公寓等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居住场所,一律立即变更居家隔离为集中隔离,统一送至本区指定隔离点实施集中隔离。

  每天9点到21点,普陀社区民警都会在辖区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,巡视居家隔离人员居住地。交接班同时属地交巡警会及时补位,并充分的发挥小区智能安防系统,24小时无缝衔接。

  为应对当前境外人员入境数量持续上升的态势,切实抓住疫情防控工作的窗口期,全面真实掌握本区实有人口的底数,黄浦属地各派出所扎实做好所有入境后隔离人员的信息登记,包括同住人的信息等,并建立“一人一档”。

01-22